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前十月IPO受理端高增长457%,过会增长62%,IPO市场整体五大变化

其一,辅导备案端仍显现严格把控态势。Wind数据显示,2025年内共有580家IPO企业递交辅导备案材料,但最终通过辅导备案的仅 276 家,通过率 47.59%,未及半数;递交材料家数、通过辅导备案家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13.82%、33.49%。

其一,辅导备案端仍显现严格把控态势。Wind数据显示,2025年内共有580家IPO企业递交辅导备案材料,但最终通过辅导备案的仅 276 家,通过率 47.59%,未及半数;递交材料家数、通过辅导备案家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13.82%、33.49%。

其二,受理环节开始呈现放量增长。Wind数据显示,年内已有195家IPO企业被受理,较去年同期35家大幅增长457.14%;

其三,进入审核后端后,节奏进一步加快。Wind数据显示,2025年前十个月已有68家IPO过会,单日最高过会3家。过会数量较去年同期上涨 61.90%。

其四,发行端募资总额大幅上涨。Wind数据显示,年内已有87家新股上市,募资总额达901.7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8.75%、70.66%。7家新股增量,便带动年内募资总额增加373.36亿元,凸显今年新股募资规模的显著增长。

其五,终止环节呈下降趋势。Wind数据显示,年内共90家IPO被终止审核,这一数据相比去年同期389家相比大幅下滑76.86%。今年来看,大多因主动撤单而被终止审核,仅6家IPO在注册环节终止审核,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5.45%,审核后端稳定性进一步提升。

目前来看,年内前十个月的IPO审核节奏呈前端把控,后端提速趋势。辅导备案环节一定程度上仍把控数量,从受理端开始则逐步放量,过会、注册、上市各环节数量均稳步上涨,同时终止数量大幅下滑,整体审核效率与质量双升。

对于全年市场走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25年A股IPO市场有望实现小幅增长,预计全年新股发行数量及融资规模较2024年将稳中有增,但仍会坚持以质量为先、支持科技创新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发行上市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

前十月共29家券商拿下发行项目,11家券商承销保荐费在1亿元以上

回顾2025年初至今的发行节奏,呈现先缓后升态势。从一季度放缓,二季度逐步呈现复苏迹象,再到三季度后的持续升温,而随着年内科创企业的陆续上市,IPO保荐机构排名座次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

前十月IPO受理端高增长457%,过会增长62%,IPO市场整体五大变化

展开全文

据Wind数据显示(按合并母子公司口径统计),2025年前十月共有29家券商成功拿下IPO发行项目,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

从IPO发行上市家数排名来看,国泰海通证券以11家的成绩位居第一;中信证券紧随其后,发行上市保荐家数为10家;华泰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分别以8家、7家、5家跻身前五。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小券商中,东兴证券凭借4家的发行上市数量成功闯入前十行列,成为榜单中的一匹“黑马”。

从保荐募资总额来看,达到100亿元以上的共计5家,分别是国泰海通证券(123.48亿元)、中金公司(120.95亿元)、中信证券(120.65亿元)、华泰证券(108.89亿元)、中信建投(103.83亿元)。

承销保荐费用方面,共有11家机构的相关费用超过1亿元,分别是中信证券(6.15亿元)、国泰海通证券(5.81亿元)、中信建投(4.45亿元)、华泰证券(3.81亿元)、国联民生证券(2.39亿元)、招商证券(2.17亿元)、中金公司(1.89亿元)、东兴证券(1.68亿元)、东方证券(1.41亿元)、申万宏源(1.41亿元)、国金证券(1.19亿元)。

若对比去年同期数据(同样按合并母子公司口径),2025年前十月的 IPO 市场表现明显更具活力。去年同期并未出现保荐家数超10家的机构,而今年已有2家;去年同期无一家机构募资总额突破 100亿元,今年则有5家达标;去年同期承销保荐费用超5亿元的机构为零,今年则有2家。从这一系列数据对比不难看出,2025年前十月IPO发行节奏的整体升温,已直接带动保荐机构在保荐家数、募资总额、承销保荐费用三大核心指标上实现同步增长。

40家券商有撤回项目,同期下滑34.43%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共计40家券商有IPO项目撤回,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撤回项目的券商数量降幅达34.43%。

前十月IPO受理端高增长457%,过会增长62%,IPO市场整体五大变化

IPO保荐家数位居前十座次的券商分别有中信证券(52家)、国泰海通证券(49家)、中信建投(36家)、中金公司(26家)、华泰联合证券(22家)、国投证券(19家)、民生证券(19家)、国金证券(19家)、招商证券(19家)、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15家);撤否率分别为15.38%、6.12%、19.44%、15.38%、13.64%、36.84%、36.84%、26.32%、10.53%、6.67%。

另外,共计8家券商因保荐家数仅为1家,因此撤单后,撤否率均为100%。

值得注意的是,单看撤否率或难以客观评价券商的保荐质量。从行业规律来看,无论券商保荐体量大小,券商撤否率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IPO撤回家数占比影响。在撤单家数相同情形下,小体量保荐家数的撤否率比大体量更高。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今年保荐家数居前的头部券商撤否率普遍呈下降态势,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其中,中金公司撤否率降幅最大,达43.32%;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撤否率分别下降40.18%、36.36%、35.94%,降幅均超35%。

IPO后续将如何演绎?

年初至今,有关IPO市场审核节奏的讨论与分析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中,不少券商数据预测显现一致性,认为全年IPO数量将稳定在100-200家区间。当前IPO市场或呈现窗口机遇与结构性分化并存的特征。

从IPO市场来看,整体呈现总量稳中有升、结构聚焦创新这一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5年内已新增87家新股,募资总额达901.72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75%、70.66%,受理企业数量更是远超同期水平。这一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注册制改革的深化落地。

在板块层面,科创板的效率提升值得关注,硬科技企业上市周期已从以往的12个月进一步缩短至6个月以内。与此同时,创业板第三套标准的启用、科创板 “1+6” 政策的深化,进一步为未盈利创新企业打开了上市通道,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北区上市业务合伙人杨红梅认为,国家对科技及创新行业的支持,将推动科技、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融资金,这有望成为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的重要亮点。

仅从近期来看,10月28日4家IPO企业集中上市已是直观体现。单日4家企业集中上市,覆盖科创板、北交所两大板块,涉及生物医药、半导体材料、专用设备等多个领域,反映2025年IPO市场从二季度复苏后持续升温的态势。当日还同步迎来科创成长层首批企业上市,规模进一步扩容至 35家。

值得注意的是,为吸引内地科技型企业,港交所也同步推进政策优化,“科企专线” 的落地将重点吸引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来港上市,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不仅是A股的关键词,也将成为港股市场未来的重要看点。

港股市场凭借日益增强的市场动力,以及整体转趋有利的市场环境,大概率将维持密集敲锣的热闹景象。随着龙头企业与大额融资项目的推进,港股则有望进一步巩固全球新股融资排名的第一座次,持续增强市场活力。

尽管IPO发行节奏及市场发展在动态演变,但业内人士强调,企业质地仍是登陆资本市场的核心门槛。在此背景下,具备创新属性、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企业,将更易把握两市机遇,企业基本面与赛道属性,或成为决定能否抢占资本市场先机的关键变量。

(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qkbt.cn/3612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