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7日
- 星期一
如今,第三计已然落地,目标直指美国科技产业的“摇钱树”英伟达。事情的转折始于美国自身的技术封锁,2022年起,A100、H100等高端GPU被禁售,英伟达专为中国定制的阉割版H20芯片也一度遭禁。即便后来在游说后恢复出口,代价却是向美国政府上缴15%的在华销售额,这种“交保护费换许可”的模式被路透社批评为颠覆美国数十年国家安全政策。
“爱国者” 防空导弹系统,那可是美国雷神公司的 “得意之作”,诞生于冷战末期,是美国陆军第三代中远程、中高空防空导弹系统 ,也是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低层点防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复杂的作战环境和不断变化发展的空中突击力量所造成的威胁。自 1984 年开始装备部队并服役,它就取代了 MIM-14 奈基 – 大力神防空导弹,成了美军主要中高空防空武器。
菲律宾外长拉扎罗近期发声,提到希望与中国海警达成谅解备忘录,以减少南海的对抗。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对中方态度的软化,但细想其背后,显然是另有玄机。菲律宾正处于一场经济危机之中,外资流失、自然灾害频发,让这个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拉扎罗的双面言论恰好揭示了菲律宾的真实意图:一方面是在国际上营造出“愿意对话”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想在国内树立一个保护国家利益的强硬形象。这种策略,无疑是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但现实却是往往事与愿违。
除了乌克兰总参谋部和路透社等媒体的信息之外,来自俄罗斯的图片和视频也证实了这两次攻击:尽管俄罗斯政府对这类信息进行了严格管制,但依然有俄罗斯人甚至是在这些炼油厂、天然气处理厂工作的员工发视频,流量的诱惑太大了,就像我们普通人发抖音一样。
数据显示,在一次针对胡塞武装的中东行动中,美军便消耗了大量精确制导武器,如AGM-154联合防区外滑翔炸弹和JASSM导弹。这种情况让不少军事分析师担心:若真的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美国能否保证充足的弹药供应?根据某智库的分析,如果要在西太平洋展开全面冲突,美军的需求可能高达上万枚导弹。然而,令人忧心的是,他们的生产线似乎并没有相应的响应能力。
虽然报道用语含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指的就是在上个月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如今已正式装备部队的100式主战坦克。几乎与此同时,大洋彼岸传来一个略显急促的声音:美国陆军高层要求,其下一代主战坦克M1E3的预原型车必须在今年年底前交付,“就算油漆没干也得拉过来”。一静一动,一沉着一急切,这两条几乎同时出现的新闻,仿佛两面镜子,映照出当今世界陆军装备发展两种不同的节奏与思路。
日前,俄方消息人士就透露,亚历山大·福明上将将被免去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的职务。现阶段相关命令已经拟定,若免职决定得到确认,其将成为绍伊古团队中,第六位被免职的国防部副部长。而福明的职位,接下来可能会由工业和贸易部第一副部长瓦西里接任。
据《Military Watch》报道,俄罗斯的制导炸弹投放数量已飙升至历史新高,这是继“战斧”争议之后的一次强有力的反击。从最初的每日至少130枚到如今的268枚,俄罗斯的火力可谓是翻倍增长。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其军事战略日渐清晰的体现:通过不断提升火力打击乌克兰的防线,迫使其防御系统不堪重负。
从特朗普提出的要求来看,稀土问题无疑是源自美国对科技自立的焦虑。稀土元素在从高端制造到军工产业链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今中国掌握着全球约70%的稀土资源和90%的冶炼能力,这让美国在这场竞争中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的发言,无疑是在试图夺取谈判的主动权。然而,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指出的,这不仅仅是一个贸易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权的较量。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