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9日
- 星期三
以色列在停火期间的不时空袭,实则暗示着其强硬派政治的主导地位。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国内的政治环境中,面对反对派的压力,必须通过军事行动来巩固支持。这不仅是对外界的武力展示,也是对内部鹰派力量的妥协——任何放松对哈马斯的打击都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内部动荡。因此,这种政治与军事的“双向压力”将以色列推向了反复无常的冲突之中。
莫迪登上航母表现亲民莫迪称“维克兰特”号航母是印度制造伟大成果,同时也是印度实力标志,甚至还放言称仅只航母名称就能够让巴基斯坦睡不着。虽然豪言壮志,但这份底气显然有点不足,作为国产航母实际却是“万国造”。理论上官方宣传国产化率高达76%,实际核心装备全部都是进口,美国LM2500燃气轮机作为动力,以色列搞定雷达系统,防空则是法国和以色列提供“巴拉克”防空导弹,最核心的舰载机则是俄罗斯米格-29K。
特朗普的强硬态度,跟不久前他对俄罗斯摆出的“强硬姿态”简直判若两人。欧洲领导人看完这场会晤的结果,除了失望就是困惑,德国总理默茨直接坦言“这次访问没像泽连斯基希望的那样顺利”,一位欧洲外交官更是犀利地比喻:“让乌克兰放弃顿巴斯,就像是把自己的腿卖给俄罗斯,却什么也得不到。”所有人都在猜,特朗普为什么突然变卦?答案其实藏在普京的一通电话里——就在泽连斯基动身去白宫前,普京主动拨通了特朗普的电话,一聊就是两个半小时,而这通电话,彻底改变了特朗普的立场。
在俄乌冲突初期,“爱国者” 系统被美国援助给乌克兰时,那也是被寄予厚望,乌克兰和西方媒体大肆宣扬其拦截能力,还称曾用它击落 15 枚伊斯坎德尔导弹,拦截率一度高达 90%,仿佛有了 “爱国者”,乌克兰的天空就固若金汤。可现实却给了他们重重一击。如今,乌克兰退役将领伊霍尔・罗曼年科说出大实话,“爱国者” 系统在乌克兰的拦截率已暴跌至 6%,这和当初的辉煌数据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数据显示,在一次针对胡塞武装的中东行动中,美军便消耗了大量精确制导武器,如AGM-154联合防区外滑翔炸弹和JASSM导弹。这种情况让不少军事分析师担心:若真的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美国能否保证充足的弹药供应?根据某智库的分析,如果要在西太平洋展开全面冲突,美军的需求可能高达上万枚导弹。然而,令人忧心的是,他们的生产线似乎并没有相应的响应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霹雳-15E导弹的背景,这款导弹是中国军工的一项重要成果,具备极为先进的超视距打击能力。自其问世以来,霹雳-15E便被视为中国空军的“王牌”。然而,在此次印巴空战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观察到这一残骸后,兴奋地决定借此机会,加速其国产空对空导弹的研发。DRDO宣称要将其中的关键技术,如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先进火箭推进燃料及抗干扰能力移植到自身的导弹项目中。
就在这样的微妙关头,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一番话,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卢卡申科一直密切关注着俄乌冲突的局势,他深知这场冲突如果继续下去,对各方都没有好处,尤其是乌克兰,可能面临极其严重的后果。
这446万罚单的背后,是中美港口费争端的升级。早在8月,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就专门去华盛顿和美方谈过美国对华船只的“301港务费”,当时中方明确反对这项措施,还警告说一旦落地可能引发“全球性混乱”,可美方根本没听,硬是在10月14日把这项措施推了出来。中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同样从10月14日起,对挂美国旗、美国制造、美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初期标准是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计划到2028年涨到每净吨1120元人民币,完全是对等反制的思路。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